讨厌一个人是讨好还是远离?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令人讨厌的人。有时候,我们会下觉悟地选择讨好对方,生怕矛盾升级;有时候则会选择直接远离这个人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讨厌一个人,究竟应该选择讨好还是远离呢?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一、为什么有的人让我们感到讨厌?
开门见山说,很多人之因此让我们感到讨厌,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行为与我们的价格观格格不入。例如,你身边可能有这么一个同事,总是负能量满满,随时准备贬低他人。而这种心情的传染,往往会让你觉得他特别令人厌烦。听起来似乎很熟悉吧?这时候,很多人会选择迎合对方,试图让自己融入不太舒服的环境中。
不过,这样做真的是明智之举吗?其实,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“心情负债”,指的是与那些你不喜欢的人互动时,你的心情和能量都会被消耗。你知道吗?根据相关研究,超过一半的职场人士曾经历过强迫自己附和讨厌对象的情况。那么,选择讨好还是远离,究竟哪种选择更好呢?
二、讨好带来的隐患
选择讨好讨厌的人,可能导致短期内的表面和谐,但在长期来看却可能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心情负担。比如,曾有一位朋友抱怨说:“为了不让某领导不高兴,我明明不想参加的聚会还是去了,结局感觉特别累。”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?这样一来,时刻长了,你不仅消耗了能量,自我价格感也会由于频繁的妥协而降低。
顺带提一嘴,频繁地讨好对方,也容易让你失去自我,忘记自己的底线是什么。因此,面对讨厌的人,远离未必是个坏选择。
三、远离的聪明
远离并不意味着绝交,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策略。当你与某个人保持一定距离,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对方的负面影响,才能更好地做出调整。例如,你不需要完全断绝关系,但可以适度减少交流的频率。具体操作上,你可以为与讨厌的人设定一个“能量值”,一旦超出这个能量范围,就果断选择离开。
当然,想要优雅地远离并不简单,有时我们还需具备“平静离开”的能力。成年人的情感疏远,往往是在保持冷静的情况下完成的,类似于在地铁到站时,天然下车。
四、辨别讨好与远离的策略
那么,到底该怎样实现讨好与远离的平衡呢?其实,可以从下面多少方面进行考虑:
1.心情成本清单:你可以列出与某个人交往时消耗的心情成本,看看是否值得继续交往。
2.设定社交止损点:对那些消耗你能量的人,设置一个见面的时刻限制,不要让自己陷得太深。
3.保持表面安宁:如果必须与讨厌的人共事,尽量做到表面上和谐,但不必深交。
五、拓展资料
最终,要记住,讨厌一个人并不一定就是要与之撕破脸。适时选择讨好或是远离,都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聪明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选择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权衡。希望你能在生活中更加从容地面对讨厌的人,找到最符合自己的相处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