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夜书所见叶绍翁:秋夜思乡的千古绝唱

一、秋夜孤灯下的游子心绪 “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”——叶绍翁的《夜书所见》开篇就勾画出秋夜的寂寥。风…

一、秋夜孤灯下的游子心绪

“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”——叶绍翁的《夜书所见》开篇就勾画出秋夜的寂寥。风声、落叶、寒意,这些意象是不是让你想起某个独自在外的夜晚?诗人用短短14个字,把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写得淋漓尽致。

你知道吗?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,当时叶绍翁正漂泊异乡。秋风中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不仅是天然的声音,更敲打着诗人的心弦。这种“以景写情”的手法,让读者仿佛能听见那夜的秋风,感受到游子的落寞。

二、童趣灯火中的温暖反差

“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”——诗的后两句突然笔锋一转!远处篱笆下透出的灯光,孩童嬉戏逗弄蟋蟀的声响,与诗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。这种反差写法妙在哪里?

原来,叶绍翁故意用热闹的童趣场景,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。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玩耍,他是否想起了自己的童年?那盏灯,不仅是照明,更照亮了游子记忆深处的家乡画面。这种“以乐景写哀情”的技巧,让思乡的苦涩更显深刻。

三、叶绍翁的诗意人生

这位南宋诗人究竟有何特别?叶绍翁字号靖逸,诗作风格清新天然。他笔下的名句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你可能更熟悉。但《夜书所见》同样展现了他捕捉生活细节的敏锐。

有趣的是,叶绍翁少年时爱游山玩水,曾为临安的衰败景象感慨。这段经历让他更懂漂泊的滋味,因此写起思乡诗格外动人。他常去古庙凭吊隐士,诗中总透着一股超脱尘世的气质,难怪能写出这样既有烟火气又意境深远的作品。

小编归纳一下:为什么千年后我们仍爱这首诗?

从秋风梧叶到篱落灯明,《夜书所见》用28个字就完成了从寂寥到温情的转折。叶绍翁教会我们:最打动人心的诗句,往往来自最平凡的生活场景。当你在异乡的夜晚听见某种声响,是否也会想起这首诗?它穿越800年时光,依然能唤起每个游子心底的共鸣——这或许就是经典永恒的魅力。

版权声明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返回顶部